文/陈昱亨
晚上跟一个学员朋友消息,她谈到了最近的一些困扰。
开始她不愿意谈,我花了些力气,才明白她的处境——孩子不上学了,想外出学手艺;亲戚患了癌症。
深谈下去,最终她留意到她处理压力(STRESS)的基本模式,一直以来是逃避的模式。
压力,可以表现在不同层面上,如果使用教育肌动学健脑操的模型,可以分为:
1、生存脑-脑干部分的压力
2、情绪脑-边缘系统的压力
3、思维脑-皮层系统的压力
当然,还可以有更多的压力划分模型。限于篇幅,本文先从这三个方面谈压力的化解。
生存脑的压力反应,表现为僵直反射。压力来临时,人趋于僵住。假装自己没看见或者和自己无关。电影上常见的镜头是老板问责,员工默不作声。假装和自己没关系。我称之为“鸵鸟模式”。这种模式也是短期的。直到压力转移,替罪羊出来,或者压力指向自己,无法推脱,才会转向下一个模式。
情绪脑的压力反应,表现为两种基本模式:战斗/逃避
「战斗模式」是说面对压力的时候,身体紧急调用更多的资源,以对抗的模式去处理压力。在身体上的表现是使用更多的血液、氧气、养分。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使用更多的人力、更多的时间、更多的金钱、更多的其他资源。这种处理压力的模式,属于依赖资源高消耗型。短期应急是可以了。如果长期这样,人就会比较虚了。
「跑路模式」,当压力很大的时候,或者持续很久的时候,机体在战斗模式不敷用的时候,启用「跑路模式」,试图摆脱压力源。比如辞职、选择破产、跳槽或病倒或封闭自己。这也是应急的策略,长期来看也是不行的。
思维脑的压力反应,表现为处理压力模式的僵化,要么反射性的习惯性的处理问题,以不变应万变;要么不断尝试,病急乱投医。始终摇摆不定,但是问题依然故我,没有解决。
这四种基本模式对应了人的基本意识水平,或者说觉察水平。
一个人的意识水平越低,就越易陷入这四种压力处理基本模式。
要么不断对抗,疲于奔命、劳累不堪,落个过劳死;要么逆来顺受,一忍再忍,落个麻木不仁的苦命。
然而,如果一个人充分发展他的意识水平,增进开悟心,就有可能使用第五种模式。
第五种模式,称为整合的压力化解模式。
这种模式视压力为友,用正向思维和正念心态去看待压力,留意发现被压力困锁的资源和能量,解除"内耗",释放心智能量。
从而最终可以从前四种模式中跳出来,过一个自由幸福的生活!
接受过深度化解压力调和和上过《深度化解压力Ⅰ》工作坊的朋友已经体会到"第五模式"的威力!
在《深度化解压力Ⅱ》工作坊中我将展示第六模式——Beyond Mode的魅力。
期待更精彩的礼物献给大家!
评论